來源:參考消息網 作者: 2023-08-22 09:58:44
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8月16日刊登題為《關鍵礦產會有自己的“歐佩克”嗎?》的文章,作者是德國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盧多維克·蘇布蘭,全文摘編如下:
我們知道未來將由金屬驅動,但這些金屬是否會被“鐵幕”封鎖,還有待觀察。畢竟,多數關鍵金屬礦物來自少數幾個國家:中國控制著幾乎所有的重稀土材料(包括91%的鎂和76%的金屬硅),剛果(金)在全球鈷市場中占有60%以上份額,南非控制著全球71%的鉑供應。
這些金屬和關鍵礦物對綠色轉型至關重要,因為它們被用于從電動汽車到風力渦輪機的各種產品中。據國際能源署估計,全球關鍵礦物市場規模在過去5年里已經翻了一番,由于對電動汽車、蓄電池、低排放發電和電網需求不斷增加,到2040年市場規模(至少)將再翻一番。
剛果(金)、智利、秘魯、中國、俄羅斯、南非甚至澳大利亞都將得益于對關鍵原材料的需求激增。鑒于其他所有國家都一心確保自己的供應,此類關鍵礦物資源豐富的國家可能效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(OPEC)的模式,努力組建一個金屬輸出國組織(OMEC)。
此外,也有人在談論將金磚國家(巴西、俄羅斯、印度、中國和南非)擴容,把其他相關新興市場,尤其是礦產品出產國納入。在這種情況下,一個金屬卡特爾(壟斷聯盟)可能橫跨全球南方,將東南亞的一些國家(越南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老撾和斯里蘭卡)、非洲一些國家(尼日利亞、肯尼亞和安哥拉)以及拉丁美洲一些國家(玻利維亞和阿根廷)聯合起來。
如果礦物資源豐富的國家聯合起來,它們可能會以三種方式撼動全球市場,首先就是操縱價格。像OPEC一樣,OMEC可以利用出產配額或出口配額來推高價格,這反過來會使清潔能源技術變得更加昂貴,從而有可能使綠色轉型速度放慢。此外,一個新的卡特爾可能會尋求(利用)中斷戰略供應,來獲得對高度依賴這些金屬的國家的地緣政治影響力。它還可以與從戰略角度選擇的伙伴達成排他性貿易協議,來進一步集中市場力量,并根據自己的意愿左右全球供應。
所有這些風險都意味著,被這個卡特爾視為“不友好”的國家可能難以獲得所需的資源。
使問題更加復雜的是,不少國家的政府還一直在對關鍵原材料(尤其是鋁、鈷和氦)實施新的出口限制。近10年來,此類措施增加了5倍以上,尤其是在中國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阿根廷和俄羅斯,還有美國。這種形勢對日本、韓國和歐盟成員國等依賴進口的國家構成了尤其大的威脅。
另一個風險在于主要供應鏈企業的集中。盡管鈷礦主要在剛果(金),但對鈷產品供應的控制權已經從剛果(金)政府和俄羅斯企業轉向中國和南非企業。同樣,只有一家總部設在歐盟的公司躋身世界十大產銅企業之列,來自四個國家(美國、英國、瑞士和加拿大)的6家公司的產量約占全球銅產量三分之一。
從長遠看,為了預防供應企業的進一步集中,越來越需要使供應關系多樣化,并在國外進行更多具體的投資。在較直接的解決方案中,最快捷的辦法就是通過支持有利的貿易政策和外國投資政策,增加主要公司(不管是公有還是私有公司)的股東數量。
對于關鍵礦物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來說,從長計議需要加強國內生產和回收利用能力,推廣可持續開采做法,并對開發回收利用技術加以投資。降低材料強度和促進替代的新技術開發將發揮關鍵作用。例如,鈉離子電池可以緩解鋰供應的壓力。然而,鑒于全球綠色轉型的利害關系,當務之急是必須保持自由、公平和開放的貿易。(翻譯/沈建)